提升英文會話能力的三種方法
把握能開口的機會
老生常談,對嗎?但大部份的人會在心魔前閉上嘴巴,因為太害怕犯錯,
但你看我我看你的結果,就是「大家都在看,要是講錯怎麼辦?」的心魔勝利。太可惜了,不是嗎?
連說母語中文都可能說錯,使用英語怎可能不犯錯?身為英文老師,我還是會犯錯,但正因如此,更清楚學生為什麼會犯錯?哪裡容易犯錯?怎樣可以讓學生印象更深刻?曾經犯過的錯誤都成為教學的養份。犯錯的同時,我們必定正在實作中,取得經驗值的過程一定會不停講錯、用錯、想錯,但也同時不斷修正、印證、著痕,終至嫻熟。
同一句話試著用另一種方式表達
我們常常忘記中文和英文是兩種語言,然後試圖「用中文說英文」,忽略一件事有不同的說法,只要意思清楚,不造成誤會就好。
「我說得很清楚」意思可能是「我沒有讓人誤會」,或「對方明明聽懂了」、「我的意思再清楚不過」,甚至是「怎麼可能有人沒聽懂」。
一句話怎麼說,和說話者的個性及當下氛圍有關係,但「語意」往往差不多。不同性格的人可能用不同說法表示「我有把話說清楚」,也可能因為情境不同,使得某些說法聽來更適合,或同時疊加讓語氣更強烈,讓我們看看以下英文例句:
- I made myself pretty clear.
- No one would misunderstand what I said.
- What I said was pretty straight forward.
- I believe I was perfectly understood.
- It was pretty clear, and there was no room for misunderstanding.
- I know they heard me.
如果無法找到一個單字直接表達「待人處事」,可以改說「對待別人」和「處理事情」:
- You have to learn how to get along with people and deal with things.
如果沒背過 sophisticated(世故成熟的),不如拐個彎:
- Matty has a way with people and he gets things done.(馬迪對人很有辦法,總能把事情搞定)。
雖然並非一模一樣,但世故成熟的人往往能處理人際關係,讓事情獲得解決。
直譯「船到橋頭自然直」聽來很怪,那試試「到時候自然知道怎麼辦」「邊走邊看」「到時候再說」:
- You’ll know what to do when it’s time.
- We’ll see how it goes.
- Why don’t we deal with the problem when there is one?
- We’ll cross the bridge when we get to it.
用「相似的道理」換句話說,並不需要艱澀的單字或文法,是可以透過練習取得的技能,在看電影或影集時累積,閱讀中英對照文章以及英文例句也能培養。只要多留意中英之間的表達差異,就會發現這樣說和那樣說往往只是「選字」不同罷了!
與自己練習:試著用兩種立場對話
這是我最喜歡也最常用的方法,免費且隨時隨地都可進行。或許有點奇怪,甚至瘋狂,但想像力有時真像一種超能力,透過想像,隨時隨地都能為開口的那個時刻做準備。不然,在台灣,要去哪裡練習用英文點餐直到熟練呢?在路上用英文練習問路?這才瘋狂吧!
一般我會先設定情境,例如被朋友放鴿子。接下來,任何一個角色先說話都可以,但一定要一來一往。就這個情境,我可能會想說:
「我不是故意放你鴿子。」(I didn’t mean to stand you up.)
「省省吧!又不是第一次。」(Save it. It’s not the first time.)
「這次我真的是不得已。」(I never wanted this to happen.)
「你每次也不得已。」(Yeah, you never did.)
「不然你說要怎麼補償你嘛!」(Just tell me how to make it up to you?)
「免,以後都不跟你約了!」(Never mind. I don’t think I’ll ever go out with you again.)
這個過程能夠讓我們意識到那些「ㄟˊ,這要怎麼講啊?」的內容。如果有不確定或不知道的應對,我會上網查找或問朋友,要是有記憶深刻的類似電影或影集場景,甚至會找出來看看裡面的角色怎麼說。
隨心情喜好,這個對話也可能是另一個走向:
「你是不是發生什麼事?不然你不會放我鴿子。」(Did anything happen? Otherwise, you wouldn’t stand me up.)
「我現在不想講。」(I don’t want to talk about it now.)
「你這樣我更擔心。」(Now you just made me worried.)
「沒什麼好擔心,我只是現在不想去想那件事。」(There’s nothing to be worried about. I just don’t want to think about it now.)
「不然我們來想待會要吃什麼好了。」(Well then, we can think about what to eat later.)
這個練習過程沒有來自他人的壓力,所以可以一邊思考如何說得正確、是否符合文法,但也可以先把重點放在情緒和聲音表情,之後再回想剛才的說法是否需要查證或修正。重點是,這個過程能夠幫助我們「看見想說的」以及「發現還不會說的」分別是什麼,以便事後做學習,堪稱最方便的實戰練習。
Source: www.jella.tw